考生自白:算算公務員考試的代價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經過連續3年十多次考試后,來自古交的孟非(化名)至今還沒有圓了公務員夢。孟非是省內一所高校2007年的畢業生,連續3年時間,他在和同學們合租的房子里,每天起床洗漱之后就是埋頭苦讀,無論是國家級、省級、還是縣級公務員考試,他都報名參加過。而且除過在省內考之外,三年里他還參加過陜西、河南等省的公務員考試。
孟非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一年參加公務員考試3至4次。每次考試報名費90元,交通費由于地點不同平均約300元,食宿費200元;3年一共報了四次輔導班,累計共12000元,外加資料費2000元;面試時的置裝費1000元,請人面授面試技巧1000元;筆試通過后面試、政審、體檢,往返交通、食宿等共計3000元。按每年3次考試算,三年下來,孟非為報考公務員凈支2萬余元,這還不包括他為考公務員留在太原的食宿費用。
“我每個月包括吃飯、買衣服以及人際交往在內,花銷在1500元左右,如果加上這部分花銷又多了5萬。”孟非說。
和清晰的金錢賬相比,經濟系畢業的孟非還時常會盤算自己三年的機會成本賬。“青年時代最好的三年時間都給了各地的公務員考場和培訓班,”孟非回憶說,畢業當年他原本可以去一家合資企業上班,但在周圍同學的“勸說”下,開始了漫長的“考公”路,三年時間他全職“考公”,為此失去了眾多工作機會。同時,由于沒有穩定的工作,原本相戀5年的女友也提出了分手。
因為執著考公務員他認識了不少朋友,他發現在這個圈子里他的成本并不是最高的,一些辭職考、待業考、全班考等各種各樣的極端類型,花銷遠比他高出許多……
孫強(化名)終于成為了湖北省某鄉鎮政府的公務員。為了這個公務員身份,他足足苦熬了三年。
2007年,孫強大學畢業,在就業潮流沖擊下,孫強沒有留在城市,來到了湖北省的一個鄉村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2007年初,中組部決定探索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并且在湖北、浙江等五省市,開展從村兩委主職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的試點。孫強所在的縣每年都有兩三個公務員指標留給大學生村官和基層干部,對于那些多年在基層工作的農村干部來說,這是一個甚為難得的轉正機會。
2008年、2009年,孫強連續兩次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但都沒有成功。后通過熟人介紹,孫強找了一名老師進行面對面培訓,“一堂課3000元”,主要培訓筆試科目(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和面試兩部分。幾個月不定期地培訓下來,孫強花掉了3萬元。當然,“天價培訓”也給孫強帶來了回報。在第三次公務員考試中,他終于從上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正式錄取為鄉鎮公務員。
孫強大概算了一下為當公務員付出的成本:報名費約100元,體檢費200多元,備考資料100元,交通費100元,為此買了一套西裝和一雙體能測試穿的跑鞋共500元……幾項成本合計沒超過1000元。但如果加上培訓費用,數字一下子翻了幾十倍。
面對個人報考公務員的投入,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仙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絕大多數的考生來說,參加公考的投入和產出是不對稱的;尤其是現在很多大學生、研究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準備考試,而結果是不可控的,因為關卡太多,環節過長,競爭風險極大。所以,雖然我支持學生參加國考,卻不贊成他們在這條路上孤注一擲。因為確實有很多人,為了公考而失去了太多其他的就業和發展的機會……”
2011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審核工作正式結束,最終報名人數達到1415138人。這場年度“盛世”越來越像一場龐大而瘋狂的“約會”,而他們的“意中人”最終只能接受百萬大軍中的少數“幸運兒”。其中最狂熱的“追求者”們再次創下了歷史上的報名-招錄比記錄――4961:1!
“國家能源局節能與科技處主任科員及以下”,這就是那個受到近五千人狂熱追求的崗位。它也成為了這個冬天最新的“史上最火公職”。然而不出意外的話,它的記錄將像那些前任“一樣”,被下一年度公務員考試的瘋狂“趨附者”們再一次刷新……
這場猶如當年美國“淘金熱”般的“瘋潮”何時才會退去?